首届“潍坊慈善家”刘竹承:七旬台商情系大陆学子 浓浓大爱感动齐鲁大地
有这样一位***老人,他谦逊、平和、慈爱,他省吃俭用,资助426名贫困学生,受助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他为“刘爸爸”、“刘爷爷”,他就是潍坊市荣誉市民,71岁的台商刘竹承先生。他说:“只要孩子有出息,读到博士我都供”,他不仅资助学费,还资助生活费,直至完成学业。一位***老人在千里之外的沂蒙大地上,用自己的身体力行,不仅诠释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、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,更体现出两岸同根同祖、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。几百个贫困学子因爱而聚,这个跨越海峡的大家庭,把大写的“爱”字深深地镌刻在了齐鲁大地上。
坎坷童年萌发善良新芽 立志助人回报社会
刘竹承出生在***新竹农村,自幼“父亲过世,母亲改嫁”,从小寄养在舅舅家,特殊的童年经历让刘竹承很早就体会到了苦难与帮扶的内涵。七八岁时的记忆,到现在也忘不了,“我最怕过年。别的小孩都有压岁钱,独我没有。我站在墙角,偷偷地看,没人发给我”。上学时他常受老师和同学父母的接济,有初中同学悄悄在他的饭盒里放了一块肉,成为他记忆中永远的温暖。这个从未得到过压岁钱的孩子,暗暗发誓:“等我长大了,事业稍有成功,我就要回报社会”。
在亲戚、朋友的资助下,他顺利读完研究生,并成为当时***选派的200位公派留学生之一,远赴英伦,归台后做了30年的公务员。幼年受惠于人的刘竹承,比一般人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。他说:“我看到那些功课优秀但读不起书的孩子,心里就看不下去,如果因为没钱读不了书,可能这个孩子的一生就被毁了”。
1997年,刘竹承来到潍坊、临沂等地投资经商,从事饲料生产、鸡鸭养殖、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,行销大陆,回报不俗。在深耕经营之余,他更努力发挥企业社会公民的责任,将目光投向山东的贫困学子。刘竹承起初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资助100位学生,把资助对象锁定为考上了大学却交不起学费的学生。随着慈善之路的越走越远,受助学生的数额也早已超过预期目标,受助对象在扩展,受助人数也不断的攀升,到目前,他已先后资助了426名贫困学生,其中***的花莲县、宜兰县、嘉义大学和他的故乡新竹县共资助了200位,在大陆资助了226位。除了帮助学生,他还多次为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纾解困难,长期救助着100名孤寡老人和22名残疾人,帮助50位来自新疆的患儿做心脏病康复手术,还为潍坊市儿童福利院的护理员发放慰问金等等。截止目前,刘竹承先生共捐出730万元,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反响和好评。
节俭生活为助学 受助学子换新天
在逆境中长大的刘竹承,事业发展迅猛,但他依然着装朴素,过着节俭的生活。每次外出吃饭,他都不忘叮嘱随行人员将剩下的饭菜打包,就连平时喝剩的半瓶矿泉水都不舍得扔掉。刘竹承先生的老朋友叶新福博士说:“他对学生很大方,但对自己却很抠门,一部手机已经用了快十年了,而对需要扶助的孩子,他出手总是那么大方”。
曾经多少孩子面临着贫困和苦难而看不到希望,是刘竹承用爱心点燃了他们心中那摇曳的灯火。毕业于青州实验中学的王艳梅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,但是家境贫困,父亲有精神病,母亲从高处掉下摔断了腿,只能干些比较轻的家务活。刘竹承还记得第一次去看她的情景,他给艳梅家买了点猪肉和油,“他家里面吃饭只吃杠子头火烧,没有菜,两年没有吃上猪肉了,我送去8斤猪肉,她妈妈竟然给我跪下了,看着真让人心酸”。在一家人为学费而苦恼的时候,刘先生找到了她,表示愿意资助她,让她安心上完大学。
谈到受助学生,刘竹承说:“在我所有帮助的孩子当中,香玉彩玉姐妹俩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,两个孩子都非常努力,大学毕业后,都当了教师”。赵香玉回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,“我们姐妹俩从几近辍学到为人师表,全靠我们的‘刘爸爸’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帮助,2006年,我在鲁东大学读大三,而妹妹刚刚进入鲁东大学。年初,父亲被查出了颌下腺癌,而不久后,母亲又查出肺上长了恶性肿瘤,不久便撒手人寰,奶奶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,很快也离我们远去。为了不耽误学业,同时还能照顾病中的父亲,我们在校外租了一间小屋,把卧病在床的父亲从昌邑接到了烟台,开始了父女三人相依为命的生活。虽然有好多好心人的热心帮助,但父亲还是永远地离开了。”上学还是辍学?那个冬天,姐妹俩走到了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上,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几近绝望时,刘竹承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到两个孩子不幸遭遇,赶到了她们家中。赵香玉至今清楚地记得刘竹承拍着肩膀对她们说的话,“孩子,别担心,好好读书,以后的学费、生活费我给你们负责,直到大学毕业。”从此,两个孩子在刘竹承的庇护下顺利完成了学业。
每年寒暑假,刘竹承都要把资助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,询问近况,发学费和生活费,让他们相互认识。在宴席上,他特别骄傲地向大家介绍考取清华大学后直博的赵海波,考上北京大学的杨振海,考上复旦大学王肖肖,还有家境条件稍有改善就拒收助学金的清华大学学生王志伟……看到孩子们坐在一起分享学习心得和成长过程的酸甜苦辣,那时候他内心富足而喜悦,幸福写满脸上。
踏上慈善公益路 薪火相传不止步
“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”,刘竹承先生的慈心善举感动了时任国台办主任王毅,他专门致信《两岸关系》杂志社,推荐刘竹承先生资助大陆贫困学生的事迹。他在信中肯定刘竹承先生全心全意的付出,他还说如果两岸同胞们都能像刘竹承老先生这样,在日常交往中相互关爱、彼此扶助,两岸同胞之间的感情就会越来越深厚,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就能越走越宽广。跨越海峡的大爱感动中国,刘竹承先生被推举为央视“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”候选人物。
这两年,刘竹承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,常年吃药造成贫血、视力下降,还伴有四肢浮肿乏力等状况,即便是在身体极度不适的情况下,他还常常挂念他资助的那些孩子们,家人担心他的身体,总是劝他休养,不要在劳神费力了。他却说这些孩子是在大陆最大的牵挂,为了他们也不能停下脚步。刘竹承说:“我需要的不是孩子们对我的任何回报,希望他们能继承大爱精神,薪火相传,回报和感恩于社会”。
因为身体的原因,刘老先生决定今后救助的方向有一定的选择性,主要想救助孤儿和孤寡老人。他说:“我会一直做下去,做到我不能做为止,如果哪天我真的坚持不了的,就由我的女儿接过慈善接力棒,继续帮助那些人”。
海涅曾说过:“春天不播种,夏天就不生长,秋天就不能收割,冬天就不能品尝”,只有懂得了播种的快乐,才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。刘竹承的手机里,留着很多孩子们的短信,逢年过节,季节交替,孩子们都会送上问候的短信,在刘竹承看来,这份感情,比什么都珍贵,让他都感觉心里暖融融的,特别幸福。刘竹承播种了一个善的蒲公英,随着爱的微风,轻轻飞舞,把爱传递,将善传播。 (潍坊市慈善总会 李兰)